跳到主要內容區

邁向社區共融 長庚大學師生攜手精障者共創「禾飯糰」

【文╱校園記者蔣昀真】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配合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與康新康復之家、秧風工作坊和蜂巢社區復健中心,協助精神障礙者提升工作技能,並推出「禾飯糰」品牌攤車和二手商店,除了創造精障者與社區接觸互動的機會,參與計畫的大學生們也能更了解實務需求,從服務中學習寶貴經驗。

1

這項合作主要推手是長庚大學職治系李冠逸老師及秧風工作坊陳湘玉職能治療師,目的是期許社區中的精障者提升工作技能、創造精障者接觸社會的機會,以及透過產能核薪,賺取報酬。另一方面也是讓未來可能踏入精神場域的職治系學生們,能更加了解服務對象以及場域上實際可控或不可控的日常情況。

李冠逸老師表示,禾飯糰及二手商店會成為USR計畫是巧合。當初她與陳老師為師生關係,最初討論時是期望可以在大學中設立一間餐廳,提供精障者工作訓練的機會,同時讓職治系學生近距離與精障者互動。原本想法要推動的難度較高,可行性低,李老師於是透過USR計畫調整構想,終於促成雙方的合作。

2

經過調整,團隊決定選擇飯糰作為販售品項,主要是考量三餐是民生必需,所以由可以當作主食的食物為主題,可以增進銷貨數目及民眾購買率,再加上製作過程有程序性,精障者可依循步驟完成,並能以個人的優勢或特質,從前置準備作業開始來分配任務。

李老師表示,經由這項合作,自己對於精障者也有更進一步的理解。由於本身並非研究這一塊領域,對於精障者的認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會認為病患多半不具有活動意願,所以一開始對於預期成果較為保守。但是隨著每次的USR活動的接觸,精障者們不只都能準確的叫出老師的名字,也會對下次與師生的互動表達期待,讓李老師感到又驚又喜。

「禾飯糰」自2021年的12月24日正式營業,攤車就放在秧風工作坊的門口,由精障者排班持續經營至今。談起活動所碰到的阻礙,李老師表示,剛開始的時候,社區鄰里居民對於「禾飯糰」認識太少,幾乎不太清楚作業流程或人員組成。因此她曾建議讓同學陪同精障者到周圍住戶分送飯糰,多與大家互動。

雖然這項計畫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精障者,減少污名化並且促進社會共融,不過,李老師也強調,不會刻意要求社區的狀態或強行推進精障者的活動,因為社區的發展仍然需要時間,將持續透過一次次的活動,慢慢讓社會看到精障者生活的身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