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聲動資訊流」互動展 燈光與音像的多重體驗

【文╱校園記者吳欣柔】長庚大學藝文中心於校內國際會議廳外廣場舉辦「聲動資訊流─張博智互動式數位音像展」,展期從12月21日至25日,每日上午10點至晚上9點。此次展出主題利用「不可感知的WiFi浮動訊號」與參觀者的手機熱點做互動,帶來音樂、影像及燈光效果的不同變化,邀請全校師生及有興趣的民眾蒞臨參觀!

張博智藝術家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現為長庚大學駐校藝術家及國立政治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多以數位領域作為藝術創作的主要媒材,舉辦過多次系列個展,並曾擔任多項視覺藝術設計及劇場空間藝術設計,如魏如萱「隕石」MV、陳珊妮「6502」演唱會與2015及2017亞洲雙年展網站設計等。

20201221-1

張博智藝術家向師生介紹互動作品。

本次展覽於12月21日中午舉辦開幕典禮,包家駒校長、陳君侃副校長、邱文科主任秘書、通識中心陳英淙主任兼學務長,以及藝文中心周悅如主任等師長貴賓皆出席與會。包校長致詞表示,過去藝文中心多以靜態展覽為主,現由新上任的周主任重新規劃,期望能為學校帶來更多不一樣的動態展覽。

20201221-2

包校長致詞欣見更多元的藝文展演。

周悅如主任則提到,在音樂的歷史中有許多的作曲家希望讓聽眾不僅能聽到樂音,同時也能看到影像,像是早在200年前的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中,就可見作曲家希望音樂與影像相互結合的想法,只是礙於科技發展還尚未成熟,所以只能藉由為每個樂章加上標題,好讓聽眾聆聽時能身歷其境進入畫面,一直到20世紀中期,藉由電子音樂之父瓦雷茲與建築大師科比意的合作,才讓音像創作逐漸成形。

20201221-1

周悅如主任向與會師生介紹本次展覽內容及駐校藝術家的創作。

張博智藝術家長期關注於城市或建築中能量與訊號的轉變,蒐集並擷取環境裡的資料、無線網路的流動,將這些「資訊流」變成可以看到及聽到的作品。此次作品是以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前廣場的空間來規劃,藉由影像做內部空間的延伸並與外部空間連接,並搭配上燈光,隨著柱子逐漸往前移動,再往後延伸到廣場後方的柱子,將影像與現實空間連接在一起。

他表示,藉由觀眾的手機與環境熱點,通過靠近或遠離屏幕產生不一樣的圖案,這些圖案則是依他自己的喜好設計,像是甜甜圈、球體、龍捲風等。在音樂的部分每15分鐘循環一次,而屏幕上的無線網路訊號則會不斷綿延下去,不同於其他靜態展覽,這是一項由藝術家、觀眾與環境共同完成的裝置藝術。

藝文中心指出, 現代人身邊被WiFi訊號所環繞,平常時看不到就好像不存在,經由這次作品「可視化」後,大家可以有進一步的思考,張博智藝術家也會在12月22日晚間6時至7時30分、12月25日中午12時至下午14時駐點導覽,歡迎有興趣的師生踴躍前往參觀互動。

20201221-3

藝文中心「聲動資訊流」互動展開幕典禮,貴賓與師生出席踴躍。

20201221-1

藝文中心「聲動資訊流」互動展開幕典禮,貴賓與師生出席踴躍。包校長(右三)、陳副校長(左一)及邱主任秘書(右二)皆到場參觀。

另一方面,開幕典禮當天,周主任也向與會貴賓鄭重介紹藝文中心製作的新徽章,這是由工設系三年級的江沛晴同學設計,透過蒙德里安的作品發想而成,徽章上的活潑小生物象徵著充滿好奇心的師生,貫穿整個徽章的十字線則代表著通往藝文中心的道路,邁向藝文的世界,期望未來長庚大學的師生們都懷抱熱情,多來參與藝文中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