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與程創科技簽約技轉 合作開發心震圖輔助心臟衰竭病發早期預警商化產品

長庚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心震圖量測技術與慣性運動感測於醫療照護應用」成果,已獲近20項國內外專利,並由長庚醫院完成超過300位人體試驗臨床驗證,7月6日在校內舉辦簽約儀式,正式技轉給程創科技公司。未來將以此非侵入式的技術結合穿戴科技、機器學習及智聯網,商化產品,希望實現心臟衰竭病發即時偵測、風險評估及早期預警目標。

這項技術是由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李明義教授、電機工程學系林文彥副教授、工業設計系蔡采璇副教授、資工系林仲志教授與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張伯丞醫師共同帶領的研究團隊所合作研發,由長庚大學代表授權予「程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儀式在校內第二醫學大樓創新基地舉行,由包家駒校長、研發團隊代表人李明義教授及程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書宏總經理代表簽署;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副院長、心臟內科褚柏顯主任及校內多名師長也到場觀禮。

20200706-1

長庚大學與程創科技簽約技轉,由包家駒校長(前排圖中)、李明義教授(前排圖右)及王書宏總經理(前排圖左),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副院長(後排右二)、褚柏顯主任(後排圖中)及多位師長都到場觀禮。

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而「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臟疾病病發的最終共同表徵,此類病患多數會在沒有預警的情況發病,五年死亡率約50%。研發團隊表示,心臟瓣膜開閉、心肌收縮及腔室血流時序為臨床醫師判定病患心搏動週期功能是否正常及心臟健康狀況之關鍵因素。然而心電圖(ECG) 及心臟超音波(Echo)雖然是臨床常用之心臟檢查工具,但是心電圖波形只能顯示心臟電生理表現,可用來評估病患心臟跳動速度(心率)及規律性(心律),卻無法偵測心臟瓣膜開閉時序及心臟泵血能力等心臟機械生理表現,在偵測心臟病發有其極限。

而心臟超音波雖可以診斷心臟泵血及瓣膜開合之異常特徵,卻是以影像方式呈現,設備昂貴且屬於醫院儀器,不能居家使用。因此如何開發一套可在居家環境使用、連續同步監測心臟病發時電生理及機械生理異常特徵之早期預警系統,已成為高齡心臟病患行動照護亟待解決之問題。

研究團隊利用類似地震波偵測方式,即時量測心臟因搏動、泵血傳遞至心臟體表之機械震動訊號(心震圖),配合同步偵測之心電圖,開發心震圖特徵辨識及心臟泵血功能生理標記演算法,提出可由心震圖譜辨識心臟衰竭臨床指標-左心室泵血分率(LVEF)之方法,以解決病發早期偵測單靠心電圖無法辨別心臟搏動無力、泵血不足、瓣膜開閉律動異常及心臟衰竭病癥的瓶頸。

程創科技公司未來將利用此項非侵入式多頻道心震圖量測與解析技術,結合穿戴科技、機器學習及智聯網等技術,商化「穿戴式心震圖譜輔助心臟病發早期預警」相關產品,以輕便、短小且不超過250公克為目標,提供長者或心臟病患者居家使用。另一方面,研究團隊也將與程創公司合作,進行慣性運動感測於醫療照護系列應用產品之商品化工作。

此項技轉成果係由科技部跨領域研究計畫支持研發,相關技術亦曾獲2017年「國家新創獎」及「最佳產業應用獎」、2018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及2019年科技部「全球科技領袖高峰論壇」亮點參展技術,具有相當高的商品化價值。除此,本項技術經英國Impact research 公司評估為近年來對全球健康醫療領域有重大潛在衝擊之技術。

20200706-2

長庚大學與程創科技簽約技轉,由包家駒校長(前排左三)、李明義教授(前排右二)及王書宏總經理(前排右三),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副院長(前排左二)、褚柏顯主任(前排左一)及多位師長都到場觀禮。
 

20200706-3

長庚大學李明義教授(右一)及林文彥副教授(右二)向與會來賓介紹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