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領域創新結合醫療 蔡孟燦副教授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文╱校園記者蔡旻諭】談到光電研究,大部分人會先想到有關太陽能板及LED的應用,本校蔡孟燦副教授則另闢蹊徑,鑽研於開發多功能性光學影像整合雷射治療系統,並結合所開發的手持探頭或內視鏡應用於早期腫瘤區域辨識與治療,在生醫光電領域開啟另一片天,研究成果卓越,榮獲科技部108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圖左)頒獎給蔡孟燦主任(圖右)。(圖/科技部提供)
 
蔡孟燦副教授現為本校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主要鑽研有關「光」的研究,屬於安全的波段,可用於醫療上的成像診斷、治療,過去曾經用在口腔癌以及皮膚的臨床診斷,近期則會往內視鏡發展,希望能進一步做到子宮頸檢測。在治療上,相較於傳統的腫瘤切除可能會產生感染或切除不乾淨,若改成用高能量雷射來燒除就能減少這些狀況,他希望未來開發的光電醫材設備能持續朝此方向發展。
 
蔡主任表示,過去很少人會想到要把光電結合醫學,算是比較冷門的領域,但他那時並沒有考慮得太多,憑藉著自身的興趣就決定朝這個領域發展,近幾年的政府政策鬆綁很多,也投入很多資金,這個領域的發展也逐漸蓬勃起來。
蔡主任大學及研究所都念電機,不過,他坦言當初選擇的理由並非興趣,只因那是分數較高的熱門科系。由於電機涵蓋的領域很廣,蔡主任是在學習過程中慢慢摸索出自己喜歡光電。他以大學時的必修課「電磁學」為例,由於「光」是電磁波的一部分,這堂課讓他修得很有心得,還因為太喜歡而修了兩次,這應該就是後來踏上光電研究的契機。
 
升上碩士班時,蔡主任已逐漸確立未來要走的方向,這次有興趣支持著,即使薪資優渥的業界工作機會向他招手,最後仍選擇進入臺灣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邁向學術研究之路。現在他常以自身的經驗告訴學生,要多嘗試,多修各種課程,才能找出興趣與發展方向,不要侷限自己的可能性。
 
此外,蔡主任也期許系上的大學生,除了學好專業能力,還要培養英語和程式語言的能力。他表示,自己大學時也不知道程式語言那麼重要,進了研究所後才發現,有許多實驗其實很需要寫程式來檢驗數據,而且這也對邏輯思考訓練很有益。其實程式語言只要精通一樣後,由於邏輯相通,很容易就能熟悉其他的程式語言,因此,他鼓勵學生們至少選擇一樣學到精通。
 
談到投入研究的心路歷程,蔡主任則表示,自己的研究之路並非一路順遂,曾經也因為未能順利申請到計畫而備受打擊,但他並不認輸,在「沒有計畫就沒有經費」的情況下,他把眼光放遠,不惜自掏腰包購買零件也要讓研究繼續進行,常常在實驗室待到三更半夜,終於在一年後解除危機,順利獲得計畫至今。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年輕學者至高的榮譽,由科技部主動自當年度執行專題研究計畫之主持人中,遴選42歲以下的副教授、副研究員或相當職級以下,且研究表現優異者。透過公開表揚,期勉優秀年輕研究人才未來能有更創新性突破。獲獎者研究領域涵蓋自然、工程、生命科學、人文及科學教育領域等,必須先由學門內審查產出人選,競爭激烈,能獲此殊榮實屬不易。
 
這次獲獎,蔡主任表示很高興也感謝科技部的獎項肯定,對自己是莫大的鼓勵。他認為,在學術研究上因為有許多前輩的指引,才有不斷進步的空間,因此很感謝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楊志忠教授教導,以及進入長庚大學以來一直導引及提供協助的劉浩澧教授,是他研究上的導師與好夥伴;同時也要謝謝這一路上研究合作的朋友與學生們。最後蔡主任更要感謝家人,讓他有溫暖的後盾,未來會帶著大家的期望,繼續努力。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圖左)頒獎給蔡孟燦主任(圖右)。(圖/科技部提供)